文創故事 | 專訪會長郭晶晶,談南沙首屆文創大賽

2022-01-17 10:48

2021廣州市南沙區首屆文創大賽進程已進入尾聲,廣州日報邀請到大賽主辦方之一廣州市南沙文化會會長郭晶晶,深入交流大賽心得看法,以及未來南沙文化會的發展規劃。




美術+:據聞您此前多次到訪南沙,您對南沙有何特殊感情?能談談您對南沙的印象嗎?

郭晶晶:南沙對我而言有著特殊意義,除了在南沙完成了人生大事,我還作為廣州市南沙文化會會長參與了穗港澳(國際)親子藝術嘉年華、“海洋之星”遏制海洋污染慈善晚宴等親子、慈善活動,通過自身影響力傳遞正能量,吸引社會各界對南沙的關注,以繼承霍英東博士發展南沙的遺志。通過多次到訪南沙,我認為無論是地理位置、城區規劃、政策落地,還是文化特點、歷史底蘊,南沙都充分展現了巨大的發展潛力。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加持下,南沙將會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打造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發展平臺,成為面向大灣區、面向國際重要的門戶。


美術+:作為南沙首屆文創大賽主辦方,您認為大賽有何積極意義?




郭晶晶:南沙首屆文創大賽是由南沙區文廣旅體局、廣州市南沙文化會共同主辦,南沙文化會自2013年成立以來,長期秉持著粵港澳三地文化、藝術、體育的交流與互動的初心。此次文創大賽在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宣傳部指導下,將南沙歷史、文化、旅遊重新梳理、整合,使南沙文旅活動更具品牌代表性,打造一個新時代的文化IP產業,推動“文化+”多元發展。

當然,南沙文化會也希望通過此次大賽,集結更多有創意、有想法的優秀設計機構及人才,投身到大灣區的文化創意產業中來,在南沙這片土地紮根、成就事業,為南沙發展提供澎湃的動力。


美術+:您作為此次文創大賽的監事,評審設計作品過程有何想法?




郭晶晶:首先很感謝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宣傳部、廣州市南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以及專業評審老師的信任,讓我擔任此次文創大賽的監事。大賽共計收集了500餘份作品,既有宣傳“南沙人”特質的IP形象,也有融入南沙特色地域文化的文創產品。由於大賽面向粵港澳三地設計師展開徵集,因此作品彙集傳統、國潮、現代等多變的設計風格,為文創大賽提供了更多元的可能性。同時,大賽開啟之初,組委會組織開展三大主題文創遊學活動,帶領設計師們實地領略南沙別致的景觀、多元的人文風采,更深入認識南沙,使得其設計作品密切貼合主題,具有較高的市場轉化能力,以及系列化、可延展開發的特點,相信日後獲獎的文創大賽作品將完美契合市場需求,成為南沙商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美術+:文創大賽與南沙文化會過往舉辦的文化活動相比,有何區別?

郭晶晶:南沙文化會以構建文體藝資源集聚與交流發展平臺為目標,致力於促進粵、港、澳、臺及國際的文化、教育與學術互動交流,推動藝術、生活美學之普及化。自南沙文化會成立以來,我們以“展覽、交流研討、主題活動、大型聯名活動”為主要活動類型,成功打造知悅分享會、親子繪畫大賽、穗港澳(國際)親子藝術嘉年華等知名活動IP,有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傳播、交流,豐富城市文化內涵。

此次文創大賽在上述基礎上,更提出了“文化+”的概念,如“文化+旅遊”、“文化+旅遊+商業”等。南沙文化會通過文創遊學、藝術文化交流沙龍、初賽作品展等文創大賽系列活動,在“文化”活動的基礎上跨界融入“旅遊”“商業”等環節,向灣區群眾展示南沙美景、南沙人文,同時還大力宣傳南沙四大文化脈絡,形成對廣大群眾的持續吸引力,真正實現文商旅深度融合。


美術+:未來南沙文化會的發展計畫,是否方便透露?




郭晶晶:南沙文化會成立之初便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被賦予了深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體育、藝術交流融合的重要使命。未來,南沙文化會將以粵港澳三地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統籌多方資源,加強多方聯動,組織開展小眾體育棍網球培訓、灣區之星、知悅分享會等文化、體育、藝術活動。利用大型賽事活動的影響力,驅動南沙文體藝領域高質、高效交流,著力將南沙打造成為大灣區三地互動流通的文化“樞紐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灣區人文IP。

同時,廣州市南沙文化會還將聯動廣州市南沙區英東教育培訓中心、南天薈等大灣區組織、機構,聚焦文化、體育、藝術領域,發掘南沙文化潛力及底蘊,全方位促進南沙區文體藝交流,賦能灣區產業發展。


美術+: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大背景下,您認為文化交流對區域發展有何帶動作用?

郭晶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能體現一個地區品質和魅力,是引領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南沙作為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廣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在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往來互通、深入交流迎來了新的時代機遇。


文化交流作為商業、旅行等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文化的傳播越廣泛,文化的影響力就越大,文化產業的市場空間也就越大。在踐行國家發展策略同時,洞察粵港澳三地文化優勢,積極開展文化交流專案,深化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互鑒,促進文化產品“走出去”,對打造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具有根本性的帶動作用,為日後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奠定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