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探索南沙!南沙區第三屆文創大賽采風遊學路線出爐

2023-07-04 15:44
浏览次数:47


2023廣州市南沙區第三屆文創大賽現已火熱開啟!為更好幫助參賽選手了解南沙文化、找尋南沙特色,大賽組委會為參賽者們提供了紅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城市建築、科技創新、旅遊景點5條特色文創遊學路線,希望通過全方面、多角度的探索藝術創造之旅,來深度挖掘南沙多維度內涵,讓參賽者們走進南沙、感受南沙,進行沉浸式南沙文化體驗,為參賽者們激發更多的創作靈感。

文創遊學將對已報名參加文創大賽的設計師及學者免費開放,需憑文創大賽報名憑證編號及文創遊學報名核銷碼參團每條文創遊學路線僅限40人/團,欲報從速,報名後請留意組委會通知。


紅色文化路線
7月29日
 

紅色文化路線擬涵蓋4個特色景點,旨在幫助參賽者感受南沙人文曆史、革命情懷,傳承南沙精神。


 

南沙區欖核鎮湴湄村是偉大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故鄉。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共產主義革命家,2010年1月欖核鎮建成冼星海紀念館湴湄分館。

2019年1月,在原有基礎上重新規劃,建成冼星海(故裏)紀念館,館內圖文並茂地講述了偉大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五個人生階段。



 

蒲洲炮台位於珠江口西岸的蒲洲山上、大角炮台的側後方,地處虎門出海口航道的咽喉地,軍事地理位置重要,是整個虎門炮台要塞中的一個重要炮台。1982年,蒲洲炮台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市海防教育基地位於廣州最南端,珠江虎門水道西岸的南沙區大角山、蒲洲山一帶,與天後宮景區相鄰,地處珠江出海口和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

海防教育基地主體為大角炮台遺址,占地面積約9000多平方米,現有珍貴文物遺址11處。大角炮台與對岸東莞市的沙角炮台東西隔海對峙,扼守虎門水道口,是近代廣州珠江海防要塞的第一道防線。


 

南沙“水鄉一條街”由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修建,具有濃鬱的姑蘇風情,這裏的河湧沿岸皆是白牆黛瓦、飛簷翹角的蘇式民居。“水鄉一條街”曾作為電影取景地,1999年,由張國榮主演的香港電影《九星報喜》就取景於此。


非物質文化遺產路線
8月5日

非物質文化遺產路線擬涵蓋5個特色景點,帶領參賽者深度挖掘南沙非遺、傳統文化,推動南沙非遺文化“活”起來。


 

香雲紗,本名“莨紗”,因穿上時會發出“沙沙”的響聲,所以又名“響雲紗”,它是嶺南地區的一種古老手工織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主要產地之一,近年來,欖核鎮高度重視香雲紗染整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持續推動非遺的保護傳承發展,並將推廣香雲紗文化、傳承香雲紗工藝、發展香雲紗產業與休閑、旅遊觀光產業相結合,把香雲紗培育成為欖核鎮重要的文化產業,將香雲紗品牌打造成南沙新區的文化新名片。


 

在南沙有一種傳承百年的美食,在粵港澳擁有眾多粉絲尋味,還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道美食就是黃閣燒肉。黃閣燒肉整個燒制過程要三進三出,淋水降溫——打釘——刷油,並用荔枝柴作為燃料,經過千錘百煉,燒肉有著淡淡的荔枝柴香味,酥脆可口,皮脆甘香。


 

黃閣麒麟舞起源於古老的麒麟圖騰崇拜,來自民間、創作於民間,黃閣的麒麟傳說和麒麟舞已有二百多年曆史,盛行一百多年,是黃閣人世代相傳的藝術文化。

黃閣麒麟舞將麒麟采青與南派武術中的南拳、耍長棍、板凳等武術動作相結合,融入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南派武術於一體,既具有美學的欣賞價值,又有文藝、民俗與曆史研究價值。


 

以客家圍屋改建而成的吉祥圍民俗文化風情館,展示了沙田水鄉婚慶、習俗、飲食、年節、宗教等民俗文化。展覽館內還有“實景打造+圖文展示”的生日習俗、信仰習俗,用物件展出+圖文展示的民間藝術、歲時習俗等。


 

東湧水鄉風情街位於東湧鎮南湧村啟新路,全長約1千米。風情街倚濠湧而建,沿河湧兩岸為獨具嶺南風情的青磚仿古建築,兩岸分布有水鄉戲台、親水碼頭及廣場、水鄉漁獵展館、東湧炮樓、根雕藝術館、書畫國學培訓點、藝術品展覽館。


城市建築路線
8月12日
 

城市建築路線擬涵蓋5個特色景點,幫助參賽者了解南沙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同見證南沙飛速發展變遷。


 

明珠灣大橋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珠江口,109米高的三主桁鋼桁拱遍體紅色,與藍色的龍穴南水道交相輝映。該橋為中承式六跨連續鋼桁拱橋,全長9.1公裏,主橋長2.64公裏,橋面總寬43.2米,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100公裏,采用三片桁架結構,鋼梁總重5.4萬噸,其主跨436米,刷新了世界三主桁鋼桁拱雙層橋最大跨度紀錄。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於2019年11月正式開港運營,是國內首家實現與地鐵無縫接駁的郵輪母港,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綜合體之一,口岸查驗通道數量位居國內前列,成為世界級水上新地標,填補了廣州郵輪基礎設施空白,標志著廣州國際郵輪產業發展步入新階段。


 

蕉門雙橋,分為車行和人行兩個部分。車行又名“鳳翔橋”,以藍白色為基調,與悠悠蕉門河相得益彰。夜幕降臨後,這座8300噸鋼撐起的雙橋華燈亮起,宛如兩條舞動著的彩帶。


 

南沙牌坊位於南沙區蕉門大橋旁,建於80年代後,重簷歇山頂牌坊,仿清末樣式建築,規模較大,鬥拱等構件尺寸較小,主體建築跨度較大,橫跨四車道。工藝特色、構件裝飾特色、結構特色較強,藝術價值較高。牌坊上中部掛有“南沙”字樣,見證了南沙的開發和城市建設的發展。


 

南沙區圖書館位於南沙蕉門河城市客廳,海濱路東側,市民廣場北側,是廣州市南沙區政府打造的南沙新區文化客廳,國內首個自貿區特色圖書館。2020年11月遷入現址,新建築以“南沙墨硯 名硯清水”為設計理念,構思來源於中國傳統“文房四寶”中的“墨硯”,外形似一方端正的硯台。


科技創新路線
8月19日
 

科技創新路線擬涵蓋4個特色景點,帶領參賽者領略高水平的南沙智能制造,體驗全新科技休閑空間。


 

廣汽科技館坐落於廣州市南沙區廣汽豐田東南側近市南大道與雞穀山路交界處,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800平方米。

館內分序廳、動力科技、新能源科技、智能網聯、責任廣汽及面向未來共六大板塊,分別向觀眾呈現廣汽發展曆程、廣汽自研動力總成技術、純電平台和電池電機技術、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平台及ADiGO PILOT和ADiGO SPACE技術、數字廣汽、綠色低碳和貢獻社會、能源生態戰略以及下一代平台架構、芯片戰略等,全方位展示廣汽的科技創新成果和未來創新暢想。


 


小馬智行作為南沙區獨角獸企業,是首個獲得廣州市內遠程載客測試許可的自動駕駛企業。自2021年6月起,小馬智行在廣州開啟常態化的遠程測試,並向特定用戶開放體驗車內無安全員的robotaxi服務,積累了大量的路段經驗和自動駕駛數據。


 

雲從科技孵化於中國科學院,總部和上市主體均在南沙,今年五月已成功從南沙獨角獸“黃金牧場”出圈,成為科創板“AI平台第一股”。雲從科技不僅關注算法研究的持續領先,同時不斷發力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落地,切實將各項先進技術應用於各個領域,賦能各行業的智慧化轉型,將技術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與人們生活的智慧力量。


 


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是全國民用自主研制的最大推力固體火箭生產基地,位於南沙區大崗先進制造業基地內,年產量將達30發。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推動南沙區集聚空天飛行器研制、總裝總測、宇航動力、衛星研制等高端裝備制造資源,牽引測控運維、發射服務、關鍵部件等上下遊企業構建全產業鏈集群,助力廣州打造中國航天的第三極,形成國內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園,促進廣州實現產業升級。


旅遊景點路線
9月9日
 

旅遊景點線路擬涵蓋4個特色景點,幫助參賽者帶入遊客視角,推動文創設計融入南沙文化、南沙旅遊元素,開啟南沙文創旅遊新消費。


 

天後宮,位於廣州市南沙區,前身是明代南沙鹿頸村天妃廟,經重修定名為“元君古廟”,後在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炸毀。現存天後宮為1994年由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南沙天後宮。

天後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在天後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後聖像(高達 14.5 米),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後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


 


廣州南沙濕地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位於廣州最南端,地處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與十九湧之間,總面積近10000畝,是珠三角地區保存較好、保護有力、生態良好的濱海河口濕地;南沙濕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周邊地區起著防風消浪、涵養水土、調節氣候等重要作用,被譽為“廣州之腎”。


 


水鳥世界生態園地處廣州南端的珠江入海口,瀕臨伶仃洋,自然生態環境優良。被譽為“鳥類天堂”地球之腎的南沙。景區分為雨林島、花樹島、棕櫚島、迷宮島、金銀島、千鶴洲六個小島,並以放養形式飼養眾多的國家保護動物,如:東方白鸛、古巴火烈鳥、西非冠鶴等。在這裏,遊客可以以更近的距離與這些動物相處,猶如走進了自然生態叢林,無屏障地接觸大自然。


 

南沙遊艇會成立於2011年,坐擁總建築面積達9000平方米豪華會所和720米長防波堤,可停泊165英尺長超級豪華遊艇,是目前華南地區規模最大、遊艇泊位最多、配套服務能力最強的中港合資的國際化遊艇俱樂部。

南沙遊艇會更是中國內地首家、亞洲第六家獲英國遊艇碼頭協會(簡稱TYHA)頒發的“五金錨獎”的遊艇俱樂部,這也是碼頭認證的國際最高標准,並在2015、2018年複審中獲得認證,延續“五金錨”榮譽。

遊學采風現已面向參賽者免費開啟,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與,來南沙親身感受獨特的人文風情,見證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激發無限創作靈感,創作出富有溫度的南沙作品。


 

(1)紅色文化組:即日起-7月27日

(2)非物質文化遺產組:即日起-8月3日

(3)城市建築組:即日起-8月10日

(4)科技創新組:即日起-8月17日

(5)旅遊景點組:即日起-9月7日


 

線路一:2023年7月29日

線路二:2023年8月5日

線路三:2023年8月12日

線路四:2023年8月19日

線路五:2023年9月9日

* 早上8:15於廣州市區集合,具體時間、地點以實際通知為准。


 

掃碼進入南天薈小程序,點擊“立即報名”填寫資料,即可免費參加。

* 參加者需自行前往集合點。



 

更多信息可致電咨詢團長,聯系方式如下:客服小南13352863432(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