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文創 | 文創游學,推動南沙文化活起來

2021-07-26 11:54

非遺文化,從來不是孤芳自賞的“老物件”,而是祖輩留下來的智慧結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見、可親、可參與的現實生活。而當地特色農產品,則是現實市井生活的載體,承載了地域旅遊記憶及城市品牌形象,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

為繼承和發揚南沙當地優秀非遺、農產品文化,促進南沙文旅產業高度融合,2021廣州市南沙區首屆文創大賽,以“非遺傳統文化、特色農產品”為主題開展兩條文創遊學線路,現可通過文末二維碼報名,免費參與遊學。


NO.1

[ 非遺/傳統文化組 ]

非遺/傳統文化遊學路線涵蓋三個特色專案,潮流易逝,沉澱下來的是經過時光洗禮而不褪色的美麗,展現極富歷史底蘊的傳統文化魅力。


— 香雲紗 —

早在明萬歷年間,欖核鎮人民開始生產製作香雲紗。香雲紗俗稱茛綢、雲紗,是一種十分昂貴的紗綢製品,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最大的珍貴之處,在於它流傳了數百年的傳統製作工藝,以絲綢為胚,用植物和礦物染整,凝聚了天地之精華。現如今,香雲紗也逐漸成為時尚界的寵兒,多次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在國際時尚舞臺大放異彩,完美地詮釋了嶺南文化,展現了南沙的水鄉特色,成為南沙新名片。


— 黃閣燒肉 —

黃閣燒肉傳承至今已有一百餘年,婚喪嫁娶、祭祀拜祖、逢年過節……黃閣人的桌上都少不了一只燒豬。以風乾的荔枝木作火引,爐火燒至兩三百攝氏度,上方懸掛醃制、晾胚後的“元豬”,旺火兩三個小時後,出爐的燒豬外皮金黃脆口,咀嚼之中散發出淡淡的荔枝木香。黃閣燒肉的非遺傳人已更迭到第五代,正因為對工藝的堅守、味道的匠心獨運,在許多南沙人的心中,黃閣燒肉已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家鄉的味道。


— 黃閣麒麟舞 —

在黃閣,逢年過節,神誕醮會,秋色出遊,人們舞起麒麟,以表達迎祥納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黃閣麒麟舞起源於古老的麒麟圖騰崇拜,來自民間、創作於民間,黃閣的麒麟傳說和麒麟舞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盛行一百多年,是黃閣人世代相傳的藝術文化。

黃閣麒麟舞將麒麟采青與南派武術中的南拳、耍長棍、板凳等武術動作相結合,融入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南派武術於一體,既具有美學的欣賞價值,又有文藝、民俗與歷史研究價值。


NO.2

[ 特色農產品組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影響著一方人,特色農產品組遊學路線著重展示當地農業和農產品,以更接地氣的形式帶你走進南沙生活。


— 新墾蓮藕 —

新墾蓮藕產於萬頃沙鎮新墾地區,因出海口泥層肥厚,水源豐富,十分適合蓮藕種植。萬頃沙已有上百年蓮藕種植史,現種植面積達1.5萬畝。新墾蓮藕已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並通過國家地理產品保護專家審定,產品遠銷國外。


— 廟南粉葛 —

廣州南沙區橫瀝鎮以盛產廟南粉葛而著名。橫瀝鎮位於沖積平原邊緣,土質以粘壤土為主,有利於保肥保水,且有機物、礦物質豐富。肥沃的土壤使粉葛塊根入土淺,有利於塊根膨大。種出來的廟南粉葛外形勻稱,身圓短粗,鬚根少,皮色乳黃帶淺黑,有明顯皺褶,皮厚,肉質乳白色,無黑心。廟南粉葛肉質少渣多汁,味清甜,在港澳及海外地區也頗受歡迎。


以上兩條遊學采風線路已面向設計師們開啟,歡迎設計師們踴躍報名,通過實地遊學觀察的形式,親身體驗南沙濃郁的文化氛圍,觸摸4000年南沙的歷史脈搏,為文創大賽設計尋找靈感。


報名時間(每條線路限30人)

非遺/傳統文化組:即日起-8月7日

特色農產品組:即日起-8月13日


遊學時間

非遺/傳統文化組:2021年8月8日

特色農產品組:2021年8月14日

* 早上8:30於廣州市區集合,具體時間、地點以實際通知為准。


報名方式

進入南天薈小程式,點擊“立即報名”填寫資料,即可免費參加。

* 需自行前往集合點。


其他說明

1、凡參加遊學者,須於活動結束日向大賽組委會提交5個“南沙印象關鍵字”。

2、更多資訊可致電諮詢團長,聯繫方式如下:江老師,13802775355。